2023年05月22日
5月22日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第一銀行以7項具體行動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育,最具代表性為逐步將自有行舍大樓屋頂綠化並提供給城市自然生物覓食、棲息場地,日前就觀察到有7種鳥類、3種昆蟲出現在第一銀行3座綠屋頂,甚至未主動種植的臺灣欒樹、腎蕨也出現在第一銀行綠屋頂中。
第一銀行分別於萬華分行、第一財經辦公大樓(華山分行)及長安大樓3處屋頂,分別建置「零碳綠屋頂」,並曾發現喜鵲、白頭翁、綠繡眼、夜鷺、麻雀、斑鳩、鴿子、蜻蜓、蜜蜂及紋白蝶;也主動於零碳綠屋頂上種植蜜源性植物,如:狀元紅、七里香及海棠等,吸引鳥類昆蟲,而臺灣欒樹、腎蕨出現在第一銀行零碳綠屋頂,研判是鳥類在屋頂駐足停留時帶來。
都市過度人工化、水泥化不僅帶來熱島效應,更阻斷自然生態發展,導致生物多樣性不斷流失。當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兩大議題開始受到政府部門及國際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資評比機構關注時,企業應加快腳步提升氣候變遷及自然資源管理意識並付出行動,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第一銀行將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內化到自身營運,除了持續建置零碳綠屋頂外,結合綠屋頂的自然資源,作為環境教育素材,向公部門、學校及企業推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更展開積極行動恢復陸地與海洋生態系統,2016至2022年共計7年,攜手員工種植近8,700棵小樹苗,2017年起亦連續6年舉辦23場淨灘活動,清出近15公噸海洋垃圾,值得一提的是,有感於氣候變遷帶來海岸濱線後退、海水入侵或海風侵蝕,導致海岸保安林木倒臥及枯萎,2022年投入海岸林木造林,達到防風定沙效果及維護海岸環境生物多樣性。
為攜手客戶共同重視生物多樣性,第一銀行發起綠色信用卡「植享森呼吸」種樹公益活動,只要客戶以數位通路首次申辦並核發綠色信用卡,活動期間刷卡消費一筆,就為前800名卡友於臺中市和平區大雪山林道種下小樹苗,並寄送電子感謝函予客戶。
在發揮供應鏈影響力方面,今年第一銀行攜手採購廠商鑑別自然資源風險,舉辦供應商會議說明營運與自然環境資源關係,並邀請供應商填寫問卷,協助鑑別營運與自然環境風險,並於會中分享具體行動,鼓勵供應商採取永續生產模式。
當國際社會都在採取行動保護與恢復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第一銀行也持續發揮金融機構於財務供應鏈上影響力,今年董事會通過永續授信政策,將森林及水議題產業納入授信審查評估,避免對ESG永續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