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落實環境永續,第一銀行正式簽署「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 EPs),成為國內繼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永豐銀行、元大銀行等7家民營銀行後,首家簽署赤道原則的公股銀行,也是全球第114家赤道原則協會會員銀行,對於我國環境、社會永續發展深具意義。
近年極寒酷暑,南北極冰層融化,地球環境遭人類過度開發與摧殘,讓異常氣候變遷引發「氣候危機」,進而破壞環境生態與造成社會經濟損失等連鎖反應,為因應氣候危機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世界各國將永續議題化成具體的行動措施,以期有效緩解實體氣候風險。
2015年聯合國組織公布永續發展目標(SDGs),將企業社會責任(CSR)推升至永續發展(SD),目的除了改善社會問題,同時解決企業營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並且帶動經濟轉型,提升國家發展與競爭力。以國內半導體企業為例,由於製程需耗用大量水、電等資源,因此投入綠電、水資源回收再利用與空污防制等設備,並且帶動上、下游供應商一起節能減碳,制定綠色工廠的標準,以母雞帶小雞的模式,引領相關產業為社會與環境平衡,共同努力。
第一金控兼第一銀行董事長邱月琴自到任以來,即非常關注企業社會責任議題暨落實環境永續發展,帶領第一金控於2020年再度獲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最高等級「世界指數」及「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穩居國際標竿企業,亦於12月8日再度獲得CDP氣候變遷評比最高「A」級肯定,連續三年位居領導等級,子公司第一銀行則再度蟬聯「國家企業環保獎」並獲得綠色行動獎項,創下國內金融業唯一且連續兩年獲最高榮耀之殊榮。
第一銀行總經理鄭美玲表示,第一銀行自2014年即參採「赤道原則」精神,訂定「綠色融資審查原則」,將永續議題與銀行核心業務結合,除審慎評估借戶是否落實環境保護、企業誠信經營與社會責任外,同時管控授信的潛在風險,因此在辦理授信業務時,即要求借戶應提出善盡環境保護及善待員工之企業社會責任承諾書;今年經董事會達成共識加入赤道原則協會,有助於提升第一銀行對環境氣候變遷風險認知、瞭解與掌握,並與國際金融機構鏈結,以「赤道原則」作為共同語言參與國際聯貸。
為鼓勵金融業作為推動永續轉型的領跑者,2003年6月由世界銀行旗下之國際金融公司(IFC)與國際金融機構,共同擬定一套自願性準則,用以判斷、評估及管理一定金額以上的專案融資所涉及之環境與社會風險,並將該準則命名為「赤道原則」。迄今全球37個國家共114家銀行採行赤道原則,並已發展出10項應遵守的規範與策略,對受規範的貸款項目按照潛在的環境社會風險和影響程度,分為高(A)、中(B)、低(C)三類,並依不同風險級別的專案展開環境和社會風險審查。
為鼓勵金融機構同時扮演永續發展實踐者與帶動者之角色,金管會於今年8月18日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期盼透過金融機制引領企業及投資人重視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議題,協力合作架構永續金融生態系,並強化金融機構因應氣候變遷風險之韌性。
第一銀行長期深耕綠色金融,母公司第一金控也將ESG議題融入投資、融資、承銷及保險等核心業務之發展策略及作業流程,且近年來ESG整體表現獲國內外高度肯定,自2016年起連續5年獲選納入道瓊永續性指數(DJS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更於2018年起連續3年入選DJSI世界指數成分股,也兩度獲得MSCI「全球標準指數」(MSCI ACWI Index)成分股ESG Ratings-銀行業類別AA級的領先等級。
此外,第一金融集團於2013年簽署加入CDP(國際碳揭露專案),為臺灣金融業首批加入業者之一,從2015年起開始填報CDP的氣候變遷問卷,迄今為止已填報了6年,初期僅獲得「D」、「C」之分數,藉由每年填報問卷,持續加強關注氣候變遷議題,同時展現高階經理人由上到下支持的決心,以及導入TCFD(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架構,鑑別集團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並擬定管理行動方案,因而能於2018、2019及2020年連續3年獲得「A」、「A-」及「A」領導等級之榮耀,並創下臺灣服務業獲得最高評分之殊榮。
展望未來,第一金融集團將持續關注國際永續治理發展趨勢,量化氣候變遷風險對公司財務之負面衝擊,發揮金融業的永續影響力,貫徹「綠色金融,第一品牌」之永續發展目標。
The Equator Principles Association Link